3月20日至26日是广东省第四十四届“鸟节”和“爱鸟周”,今年主题为“爱鸟护鸟 万物和谐”。佛山三水也有一个“小鸟天堂”,得益于对栖息区加强巡护管理等措施,超400公顷的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活的鸟类增至113种,近年新发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东方白鹳及黑脸琵鹭等,更为这片生态绿洲增添了灵动生机。
云东海湿地公园这片鸟类栖息地,近千只白鹭、夜鹭栖满林梢。(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陈枫摄)
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:黑脸琵鹭
3月26日早上,晨光驱散薄雾,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这片林地上演着震撼视觉的"飞羽交响曲",近千只白鹭、夜鹭如雪絮缀满枝头,时而凌空展翅划出优美弧线,时而驻足浅滩优雅觅食,湖光树影间跃动的身影,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画卷。
公园管理方调查统计,截至目前,公园的内陆生野生动物149种,其中日常监测记录到鸟类113种,对比建设初期2018年翻了近一倍。国宝级鸟类包括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、东方白鹳和黑脸琵鹭,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——白琵鹭,有“世界上最小的鸭子”之称的棉凫。
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:白琵鹭
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:棉凫
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:东方白鹳
“湿地公园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,打造鸟类迁徙的‘五星级服务区’。” 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陈志敏介绍,近年通过加强云东海湖重点保育区管理、保护与恢复,包括在环湖亲水栈道种植了大量水生植物,提升生物多样性,促水质净化,“并从上游引水、补水,从源头上提升湿地水质,实施水质长效监测机制”。
AI智能监测杆
在传统巡护基础上,园区构建"专家+AI"智慧监护网络,携手华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定期对园区鸟类进行科学监测,形收季度监测报告;同时利用AI智能监测杆和监测系统进行科技监控,为园区建立动物电子数据库。
更富温度的是,园区开创"定制化保育"模式,根据鸟类品种特点,用人工智能给动物提供相应生存条件,特别是在浅滩觅食区,不定期投放泥鳅等小鱼,为鸟类提供更丰富食材资源,从而提升生物多样性。
“拍摄鸟类时尽量避免大声喧哗,以免影响鸟类栖息。”陈主任还表示,在爱鸟周以及平时的一些周末、节假日,园区都会举行一些爱鸟护鸟的主题宣传活动,让前来公园拍摄、观鸟的市民朋友,从了解鸟类到自觉保护鸟类,“期待更多市民加入‘蓝天精灵’守护者的行列,共同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,让每一片羽翼都能自由翱翔”。
来源: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、云东海发布
编辑:12345的伍
审校:龙少